近期,居住在廣西南寧金川路附近的市民發(fā)現,原本泛著黑水的小河溝——那考河華麗變身:河里是潺潺清泉,河道兩岸栽滿桂花樹和朱槿,成片的美人蕉形成了色彩斑斕的花海……那考河已初步形成“山水相依、城水相融、人水相親”的生態(tài)格局,構建起了布局合理、功能完善、結構穩(wěn)定的自然生態(tài)體系。
記者從南寧市海綿水城辦獲悉,經過一年多的建設,南寧市那考河綜合整治PPP項目開始試運行,預計在明年3月正式運行。作為一條新的休閑濱水景觀帶,那考河必將成為南寧的新名片。
發(fā)展成果人人共享,那考河流域治理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內河黑臭水體,改善河道周邊環(huán)境,提升城市生態(tài)文明水平,服務市民群眾。那考河流域治理從根本上改善了河道及周邊環(huán)境,“治水”給廣大市民帶來實實在在的“紅利”。
那考河項目已進入試運行階段
12月21日,記者來到那考河上游段,只見鳥語花香、流水潺潺,更令人驚喜的是,河里水質非常清澈,可以清晰地看到河底的水草、卵石等。
漫步在那考河濕地公園,只見道路干凈整潔、廣場寬闊大氣、園林漂亮雅致,許多市民在這里散步健身、休閑娛樂。“原來這里周邊都是渣土,那考河就是一條小河溝,污染嚴重。”附近居民劉阿姨告訴記者,以前這一帶的居民,提到那考河就搖頭嘆氣。
那考河植物園段河道位于南湖—竹排江水系的上游。在未整治前,藥用植物園段河道沿河有污水直排口40個,水質多為劣五類,河道基本變?yōu)榧{污河,加上垃圾及施工棄土堆放、擠占河道,河道行洪斷面狹窄,行洪不暢,經常造成上游內澇。
那考河綜合整治PPP項目自2015年3月底開工,項目紅線范圍南起規(guī)劃的茅橋湖東湖,沿線經過湘桂鐵路、長堽路、廂竹大道、藥用植物園、昆侖大道,北至環(huán)城高速路,治理河道全長約6.35公里,總投資約11.9億元(含征地拆遷費用)。通過采取河道治理、截污治污、河道補水、景觀環(huán)境、海綿建設、信息化管理等措施,徹底改變藥用植物園段河道及其周邊的環(huán)境狀況,達到五十年一遇行洪標準、河道水質清澈、兩岸環(huán)境美化的效果。
經過一年多的建設,那考河項目已開始進入為期3個月的試運行階段,并預計在2017年3月正式運行。
“萬米桂花溪谷”將成那考河標志式景觀
“那考河蜿蜒曲折,通過整治將其打造成一條以植物多樣性為主,充滿文化氣息,表達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美好愿望的生態(tài)走廊,使之成為集防洪、旅游、文化和休閑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生態(tài)景觀綠道。”項目施工單位——北京城建道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南寧項目部執(zhí)行經理王元介紹。
那考河濕地公園建成后,大家可以觀賞到哪些植被呢?“萬米桂花溪谷、千棵朱槿水岸”是一大亮點。記者看到,那考河河道兩岸栽種了大量桂花樹和朱槿,東盟和壯鄉(xiāng)風情雕塑點綴其中。待到明年花季,這里將被多彩鮮花環(huán)繞,花香飄溢兩岸。“萬米桂花溪谷”也是目前國內最長的桂花景觀,將如項鏈般串起民歌湖、藥用植物園,進而成為與竹排江景觀提升工程未來段、民族文化段、歷史文化段貫通的水鄉(xiāng)綠錦段。
“彩塘之韻”則是最具吸引力的景觀之一。該區(qū)域以觀賞濱水香花植物為主,集休閑娛樂于一體,將濱水景觀和市民生活有機融合。設計以“自然、生態(tài)、野趣、花色”為主題,漫步在“彩塘之韻”的木棧道上,觀賞這些濱水香花植物的同時,也可用心去感受這些色彩斑斕、種類繁多的野趣植物所帶來的生機盎然,感悟這些水生植物對自然環(huán)境的凈化作用和能力。
以PPP模式引入社會投資人建設那考河
那考河項目是在財政部、住建部的政策支持及市委、市政府的有力領導和大力支持下,經過大膽嘗試、積極探索、開拓創(chuàng)新的項目,是落實投融資體制新舉措,在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區(qū)率先建設示范工程。通過PPP模式,社會資本承擔融投資、建設、經營、管理等大部分的風險,政府承擔政策性和最低需求風險。
市海綿水城辦有關負責人介紹,在那考河PPP項目中,政府通過使用者付費(項目未來污水處理廠運營收入)和購買年流域服務費適當補貼的方式,“撬動”社會資本參與項目“全生命周期”,不僅可以減輕當期財政支出的壓力,而且可有效平滑年度財政支出。
此外,在考核模式上,那考河PPP項目首次采用“全線多斷面考核、按效付費”,形成了城市內河綜合治理績效考核上的水質、水量、防洪三大考核指標體系,若干考核細則條款,為全面達到治理效果,需要社會投資方從工程、技術、建設投資、運營到最終處理效果的整合,有效實現了考核向運營轉移、風險向企業(yè)轉移。
全流域治理實現“清源潔流”
全流域治理是那考河項目的又一個顯著特點。記者從市海綿水城辦了解到,以往南寧市內河水環(huán)境整治只能分段分期從市區(qū)向郊外(下游向上游)推進,分段治理難以從源頭上遏制污水流入。加之市政污水管網及污水處理廠的建設相對滯后,導致中間或下游河段即使治理仍無法有效改善水質,上游的污水仍不斷流入,往往是治理完沒多久又變臟了。
和以往的內河整治不同,那考河PPP項目是在原河道綜合整治設計的基礎上,針對以往傳統河道整治理念上存在的問題,提出了“全流域治理”和“海綿城市”的理念。
從那考河濕地公園入口處“金桂廣場”拾級而下,記者看到,在通往河岸的沿途中,設置有“旱溪”“植草溝”“潛流濕地”“凈水梯田”等一系列海綿化設施。作為南寧市海綿城市建設示范性項目,那考河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建設了一系列“海綿體”。通過“滲、滯、蓄、凈、用、排”,實現自然滲透、自然積存、自然凈化,修復那考河流域水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發(fā)揮對水資源的調蓄作用。
全流域治理是那考河項目的又一個顯著特點。那考河治理項目按照“控源截污,內源治理、活水循環(huán)、清水補給、水質治理、生態(tài)修復”的技術路徑,將6.6公里長流域內的河道污水直排口全部截流,將黑臭水體引入污水處理廠,通過運用膜生物反應器等8道工藝進行生態(tài)深度處理,使水質達到一級A的排放標準,再經過濕地凈化后作為那考河補水水源,從而實現“清源潔流”。同時,實現竹排江上游與下游水生態(tài)、水循環(huán)、水景觀、水安全的有機統一和那考河水環(huán)境與周邊城市建設的協調發(fā)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