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際能源署(IEA) 表示,2023 年全球氫氣需求將達到 9700 萬噸,比 2022 年增長 2.5%。該機構在其最新報告中表示:“需求仍然集中在煉油和化工領域,主要由未減排化石燃料生產的氫氣滿足。與前幾年一樣,低排放氫氣只發(fā)揮了邊緣作用,2023 年的產量不到 100 萬噸。”根據已宣布的項目,到 2030 年藍氫和綠氫產量可能達到 4900 萬噸/年,同比增長 30%。 “這一強勁增長主要受到電解項目的推動,已宣布的電解產能接近 520 吉瓦。”與去年相比,已達成最終投資決定 (FID) 的項目數量增加了一倍,達到 340 萬噸/年,增長了五倍。 “這大致分為電解(190 萬噸/年)和化石燃料碳捕獲、利用和封存(CCUS)(150 萬噸/年)。”已公布的電解槽產能已達到 FID,全球為 20 GW,其中僅在過去 12 個月內就有 6.5 GW 達到 FID。中國占全球 FID 的 40% 以上。
三菱電力將為馬來西亞沙撈越州的一家發(fā)電廠提供 30% 氫氣混燃燃氣輪機。這項尖端技術可以燃燒 30% 的氫氣和 70% 的天然氣。去年,馬來西亞政府概述了到 2027 年在沙撈越州建立三個低碳氫氣中心的計劃,其中包括到 2025 年在古晉建立一座綠色氫氣生產廠,到 2027 年建立兩座民都魯工廠用于出口。
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(tǒng)研究所 ISE 對哥倫比亞境內及境外的氫氣生產和供應成本進行了調查,重點關注三個地區(qū):卡塔赫納/巴蘭基亞、卡利和瓜希拉。卡塔赫納和巴蘭基亞“基礎設施良好,與現(xiàn)有工業(yè)具有協(xié)同效應,適合生產綠色甲醇”,而瓜希拉地區(qū)則在風能和太陽能發(fā)電廠方面具有極佳的潛力。上述德國機構在代表德國工業(yè)聯(lián)合會 (BDI) 和世界能源理事會 (WEC ) 撰寫的報告中表示:“卡利附近的第三個地區(qū)考卡山谷省擁有良好的光伏潛力和本地可用的二氧化碳源,因此可以在這里生產綠色甲醇和其他碳氫化合物,如二甲醚或可持續(xù)航空燃料。”
雅苒國際在德國布倫斯比特爾開設了新的氨進口碼頭,其低排放氨產能高達 300 萬噸。“這相當于 53 萬噸氫氣,約占 2030 年歐洲氫氣總目標的 5%”,這家挪威公司表示,并解釋說氫氣可用于農業(yè)、化工和鋼鐵行業(yè)。